大滇西旅游環線,長約3200公里。在呈“8”字形的環線里,有高原峽谷、雪山草甸、江河湖泊、火山熱海、古城韻味、民族文化、邊境風情……從熱帶到寒帶,海拔從 700 米至 6700 米,從三江并流到香格里拉,從茶馬古道到蒼洱風光……大美秘境,令人神往。
了解大滇西旅游環線,同樣可以如此。大理黃燜雞、麗江臘排骨、迪慶牦牛肉火鍋、怒江漆油雞、保山大薄片、德宏百蟲宴、昆明汽鍋雞……不勝枚舉的特色美食,構筑起這條旅游大環線的舌尖上的精彩,也造就出熠熠生輝的云味江湖,讓再平凡的日子也變得活色生香起來。
不到大滇西,不知云南美;不入大滇西,不曉云南味。探秘大滇西環線,讓我們從美食開始。
保山
「口袋豆腐小 內藏乾坤大」
金雞鄉位于保山城東隅,這里的口袋豆腐堪稱豆腐制品中的一絕——形似口袋,外皮色澤金黃,內瓤潔白如玉,外酥里嫩,柔而不韌,富于營養;食之讓人口齒留香,堪稱金雞一絕,是保山乃至滇西的一道名菜。
金雞鄉有著建于唐玄宗天寶初年的金雞寺等古建筑,更有淳樸的民風。相傳明末清初的擔當和尚云游至金雞寺掛單講經,感其金雞水質鮮甜,便研創出滋味鮮美的素食佳品——口袋豆腐,并留有對聯“嚼鐵丸不費力氣,食豆腐需下功夫”,是為哲理名句,金雞寺至今還保留著做口袋豆腐的石磨。
口袋豆腐的制作時,先把做好的豆腐壓緊發酵, 然后切成小方塊放入油鍋,炸到皮呈金黃脆殼,用漏勺撈出放入土堿水中浸泡,而土堿水中浸泡環節則最為關鍵。
炸好的口袋豆腐吃的時候要放作料、蔬菜下鍋同煮,熱氣騰騰的湯水里,一塊塊香黃的豆腐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拿湯勺輕輕攪一攪,香黃的豆腐塊、翠綠的白菜葉,屢屢清香讓人垂涎欲滴。用筷子夾起一塊,晃晃悠悠,脹脹鼓鼓的,就像充足了水的皮囊;夾住中間它兩頭鼓,夾起一頭又往下墜,如同淘氣的孩子。拿勺子挑起一個口袋豆腐,表面看起來長方的口袋,里面裝的是滿滿的白色的豆花湯汁;皮脆嫩而香甜,輕輕一咬,豆腐里的湯汁散發出陣陣清香,入口即化,很是香甜。
吃口袋豆腐講究一冷,二咬,三吸,四嚼。先把口袋豆腐舀到碗中,稍冷后喝湯水,清除口腔中的其他味感,幫助味蕾全面放開。待湯汁喝完后,將口袋豆腐輕輕夾起放到嘴邊,先用外唇感受一下豆腐的溫度,然后將豆腐外皮咬開一個小孔,慢慢吸食里面的豆花。待豆花吸食完后,再嚼食外層的豆腐皮。
口袋豆腐小,內藏乾坤大,讓人在進食中品悟“欲速則不達”的人生哲理,不愧為傳統飲食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