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旅游景點推薦
神秘佤族村寨司莫拉
那樣令人神往
一起跟隨騰沖旅游地接策劃小編來看看吧
2020年春節前夕,剛剛結束國外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回國第一站就風塵仆仆來到云南騰沖清水鄉中寨佤族司莫拉村,與村民們一起話家長、迎新春。總書記與村民一起擂鼓起舞,一起做大米粑粑,問小買部的生意好不好,問家長們孩子來年的學費夠不夠,問村民們的年貨備足了沒有,問李發順家的脫貧致富路怎么走……殷殷深情,如沐春風。
歌曲《總書記來到司莫拉》以云南邊疆風情為底色、以佤族音樂元素為基調,生動再現了習總書記在司莫拉問寒問暖、與民同樂的感人場景,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民群眾跟黨走、奔小康的精神面貌。司莫拉,佤語為“幸福的地方”。黨的光輝照佤山,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這是黨和人民共問的心聲和憧憬!
“司莫拉”是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司莫拉佤族村的另一個名字叫“三家村中寨”,三家村為行政村,離騰沖市區15公里。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青山環抱、泉水潺潺、空氣清新、景色宜人, 自然環境優美,周邊群山環抱,梯田成群,有山泉水系及自然湖泊,是天然的生態氧吧。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世代為佤族聚居,較早結束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與漢族同胞相融相生。村寨已有500多年歷史,古樹、古泉、古建筑,彰顯原始生態之美,圖騰、酒歌、寨心樁,綻放民族文化特色。古老的村寨,保留了祭寨、搭牛叢、拜樹神、祭土主等習俗,呈現出漢佤融合特色。先后被列入省級民族團結示范建設村、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
1、寨門
寨門,佤族群眾稱之為“司歪水”,在原始部落時代佤寨寨門是戒備森嚴、不可隨意侵犯的地方,寨門兩側立的木樁就是當時山寨防衛嚴密的一種體現。今天的寨門是佤族同胞迎接貴賓的地方,每逢重大活動或佤寨節日。佤族同胞都會到這里迎接貴賓進寨。
2、民俗文化陳列館
民俗文化陳列館為后來建造的,陳列著具有佤族特色的民族衣帽服飾和生產生活用具,在這里能窺見佤族的民俗生活。
民俗文化陳列館為后來建造的,陳列著具有佤族特色的民族衣帽服飾和生產生活用具,在這里能窺見佤族的民俗生活。
3、寨心樁
兩顆巨大的木雕也叫寨心樁: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佤語稱男性木雕為“達瓜”,女性木雕為“葉里”,意為人類的祖先。
4、禮堂
司莫拉禮堂是傳統佤族建筑,木結構茅草頂為主。佤族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直過而來的古老民族,佤王曾經是阿佤人民共仰的首領,寨中心建有一座佤王宮,是中寨佤族人民為佤王而建的府邸。
5、民俗墻繪
牛為中寨佤族的圖騰,在土生土長的中寨佤民心中,牛是吉祥、神圣、高貴,且莊嚴的。佤族尚黑,以黑色作為象征,服飾以黑色為基調,其他顏色陪襯。
6、木鼓屋
木鼓屋存放木鼓。木鼓,佤語稱為“克羅克”,是佤族凝聚人心,傳遞信號的工具,分公鼓和母鼓。公鼓的音調偏低,音色粗重。母鼓音調較高,音色清脆。木鼓,是佤族同胞崇拜的神圣之物,平時不能亂動,只有傳統節日、重要活動時才能敲打。木鼓屋,是佤寨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7、游步道
大箐里古樹遍布,大箐及村寨周邊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就有18株。箐內分布著密集的地下泉眼,屬低溫溫泉,除灌溉著村莊下游千畝良田外,還形成了天然水塘,當地俗稱龍塘。在古榕樹群中,榕樹之上都會高高懸掛牛頭。這象征著佤族的牛圖騰信仰。
8、七子泉
七子泉年代久遠,據說為元代以前形成。其與村落主體建筑呈相對方向,由阿泉、阿芒泉、貢恩泉、貢釀泉、亞木泉、涅桑泉、司儒泉構成,其水源來自地中山泉。山泉水,是騰沖特有的自然要素,這是騰沖火山較多的標志。
9、祭祀臺
在中寨,每年農歷三月第一個屬馬的清晨,都會有祭寨的習俗。祭寨有一部分儀式是在祭祀臺進行的,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代為舉行。
10、水碓房
水碓是一種木制器具,是以水流為動力,帶動水碓搗米。建國前,中寨的水碓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工具。
11、洗衣溝
這里是村落婦女聚集洗衣服的地方。中寨的洗衣溝存在歷史較長,洗衣溝之上的洗衣亭是2000年后新建設的。在清水鄉,乃至騰沖,大部分傳統村落都有洗衣亭,這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 旅行小貼士 —
地址:騰沖市清水鄉中寨村(騰沖機場方向約15公里處)
周邊景點:熱海景區、高黎貢山茶博園、石頭城、大地茶海
禁忌:屋里神臺處不準亂放東西;不能坐火塘主位;女性不能隨便亂抓男性的頭發,男性不能觸女性的腳;佤族人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不能隨便跨過家里的火塘;不可坐在門檻上;不能污染山泉……
節日:新米節(農歷八月十四日)、拉木鼓(農歷十一月)、新火節(農歷三月初三日至初六日)
美食推薦:粑粑、村中有可供游客吃飯的農家樂,有地道的農家小菜,味道非常不錯。瓜果成熟時還可進行采摘、品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