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季,到騰沖來追“星”吧!金色的銀杏村、富集的溫泉、包容的文化、獨特的美食、多彩的民族風情,將是騰沖向全國人民發出的一張張邀請函。追“星”之旅、康養身心之旅、文化沉浸之旅,騰沖已就位,你來了嗎?一起跟隨騰沖旅行社定制旅游策劃小編來看一下騰沖的歷史文化吧。
騰 沖
被稱為一部散落邊地的漢書
600多年以前,明朝洪武年間,為了維護邊境安全,大量戍邊軍隊進入騰沖。這些來自中原地區的軍隊翻越高黎貢,渡怒江天險,駐軍屯田,同時也帶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商業意識,把儒家文化帶入騰沖。騰沖大部分漢族都是戍邊軍人的后代,因此文脈得以延續,人文風情一直是騰沖最美的風景。
在云南25個邊境縣中,騰沖是唯一一個以漢族為主體,漢文化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的地區,人口93%都是漢族。源于文脈的延續,多少年來,人文風情一直是騰沖最美的風景。
01 大馬幫”是最熟悉的文化圖騰
騰沖南出緬甸,東進大理,古為南詔節度使管轄,是滇西南最大的馬幫物流集散中心,也是古絲綢之路上最早的國際通商口岸。
騰沖的馬幫經年累月地往返于緬甸、印度等地,將云南煙、酒、絲、茶通過絲綢之路換回東南亞國家的棉花、玉器、寶石。
常有上萬隊馬幫往返運輸進出口物資,各種傳統工藝行業、土雜、百貨店鋪無所不有,一時間,騰沖成為了一座聞名遐邇的商埠,因而有“小上海”的美譽。
02 走夷方”是最牽動人心的家國故事
和順人幾百年前就出國闖蕩“走夷方”,伴隨著南方絲綢之路的不斷延伸,一代代騰沖人走出國門,前往緬甸、泰國、印度等外海之地經商謀求生計。
他們帶回資金、技術和觀念,建起中西合璧的庭院;他們也重視教育,捐資建設了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
建于1928年的和順圖書館,其大不僅在于藏書13萬余冊,還在于擁有三位著名大學校長的題詞:北大校長胡適題寫“和順圖書館”、中法大學校長李石曾題寫“文化之津”、云南大學校長熊慶來題寫“民智泉源”。
03 百寶街”是家喻戶曉的翡翠傳奇
騰沖的翡翠文化也因騰沖人民“走出去”而產生。憑借緊靠緬甸翡翠原產地的優勢,騰沖人最先發現了翡翠的商業價值,首開翡翠加工貿易先河,并將翡翠文化傳播向全世界。
加工經營翡翠的歷史至今已有600多年。“琥珀牌坊玉石橋”“百寶街”見證了騰沖翡翠的商貿繁榮,騰沖也因此獲得“中國翡翠第一城”的殊榮。
04、“抗戰史”是精神永存的英雄之歌
愛國愛家是騰沖人心中最濃郁的情結,他們將愛國、愛鄉、守土衛國的精神一代代傳承給子孫。
除此之外,騰沖本地的經商世家也頗具家國情懷,西董大院六老爺抗戰時期就代表家族向政府前后捐獻三架戰機,出資200多萬銀元支援抗戰。
長期以來,騰沖在與外界交往中,中原文化與邊地少數民族文化、異域文化、商幫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諧、和順為核心內涵和以開放性、包容性為基本特征的“騰越文化”。這種文化深深植根于每個騰沖人的心中,成為騰沖人的精神烙印,更是助推騰沖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騰沖大地上,文化之脈長存,文化之根常固,文化之樹常青。回首過去,騰沖從歷史深處走來,在源源不斷的騰沖文化的滋養和熏陶下,養成了張揚個性而又包容天下的性格,涵養出騰沖人執著、勇毅的闖勁,在新時代新征程里,更加奮發、更加篤定!借著科學家論壇的東風,必將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備注:圖文來源于騰沖文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