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是一家策劃、組織實施企事業團隊定制化內訓課程、團隊野外拓展活動、學校野外拓展活動、單位野外拓展活動等業務的專業機構。隨著旅游的深入開發,大家對處女地的探尋有著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今天小編推薦的騰沖處女地徒步線路、騰沖戶外拓展、騰沖團建徒步線路是騰沖打鷹山。
打鷹山又名馬鞍山,打鷹山位于現騰沖騰越鎮、中和鎮、馬站鄉三個鄉鎮的交界處,是云南騰沖最高的一座火山,海拔2614米,相對高度645米,山頂似馬鞍形,又名馬鞍山。在直徑約為300多米的火山口,覆蓋著近二十厘米的塵土和火山灰混合物,以下則是暗紅色、褐色狀如蜂窩的火山石。火山口還有三個天湖,為何稱為天湖?據說站在山頂,遠遠望去天湖一體,你分不清那是湖那是天,不過這樣的奇景只有雨季大雨過后才可以看到。
《徐霞客游記》中所言:“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無隙,中有龍潭四,深莫能測,足聲至則涌波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斃羊五六百及牧者數人,連日夜火,大樹深篁,燎無孑遺,而潭亦成陸。”這也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關于騰沖火山噴發最詳細的資料,也是騰沖火山最近一次噴發的記載。如今我們能在宏恩寺前的松林里看到地殼運動的“風口”,一股從地下吹出的冷風,讓人無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風口”不遠處則是中國火山監測網絡騰沖觀測點。
宏恩寺始建于明崇禎十年(1637年),后經歷代重建、修復達到今日之規模。明崇禎十二年(1639)四月,大旅行家徐霞客自永昌西行,曾駐足該寺留宿一夜。據《徐霞客游記》記載:“聞打鷹山有北直僧新開其地,頗異,乃先趨打鷹。于是東北下坡,一里,抵北坡……又上二里,乃得亂坪,小峰環合之,中多回壑,竹叢雜布。見有撐架數柱于北峰下者,從壑中趨之,仍無路。柱左有篷一龕,僧寶藏見余,迎入其中,始知即開山之人也。因與余遍觀形勢。飯后霧稍開,余欲行,寶藏固留止一宵……大山自后回環之,上有兩峰而中坳,遙望之狀如馬鞍,故又名馬鞍山。據土人言,其上多鷹,舊志名為集鷹山,而土音又訛為打鷹山。”游記詳細記述了打鷹山火山地理環境和地質的變化、建寺時間和開山者,為宏恩寺古跡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