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
新華社刊文《云南騰沖“三無”鄉村逆襲記》
關注云南省騰沖市五合鄉帕連村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
當地政府在美麗村莊建設中
加入“藝術改變鄉村”項目
改造村莊面貌的同時
為“老村莊”注入“新藝術”
詳細報道如下
"
裝扮成毛筆的電線桿
以村里小孩為原型的壁畫
充滿詩意的燈光秀
……
這是云南省騰沖市
五合鄉帕連藝術村的別樣風景
"
五合鄉帕連村民小組位于龍川江畔,是一個有著119戶415人的傣族寨子。由于缺少支柱型產業帶動,村寨中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
五合鄉黨委書記馬加波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了撕掉無特色、無優勢、無潛力的“三無”標簽,當地政府在美麗村莊建設中加入“藝術改變鄉村”項目,改造村莊面貌的同時
為“老村莊”注入“新藝術”。
2019年11月,以信王軍為發起人的藝術改變鄉村團隊正式入駐帕連。帕連的“美顏記”也從此刻開啟。
信王軍說:“第一次來帕連時剛好是晚上7點左右,天剛黑,第一眼望過去就覺得缺了點燈光?!庇谑?,帕連有了詩意燈光秀。慢慢地,壁畫創作、電線桿改造、創意瓦片的“身影”也逐漸出現。
2020年1月11日,是帕連舉行亮燈儀式的日子。信王軍說:“當時大家覺得最多來七八十個人,結果當天竟然來了上千人?!敝链?,帕連一躍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
然而藝術對這個村子的改變遠不止于此。
49歲的楊正斌,是一名在五合民族中學任教達23年的體育老師。正是這樣一個沒有畫畫功底的人,竟在帕連“你們的美術館”中舉辦了畫展。
說來也巧,藝術家們剛入駐帕連時,就住在楊正斌的民宿中?!爱敃r他們在院子里畫畫、創作的時候,我就站在邊上看?!睏钫笳f,沒過多久,他就忍不住自己買了顏料、畫布開始學著畫畫。
楊正斌說,因為之前沒有繪畫基礎,所以在顏色搭配、調色等方面,一直都在摸索?!罢{色的時候,用哪幾種顏色、什么比例,都需要自己去思考。”
民宿中,菜單、小茶幾等小物件上也繪上了畫。“以前壓力大時,找不到放松的方式,現在可以通過畫畫來放松自己。”楊正斌說,如今,他只要兩三天不摸畫筆就手癢。
藝術帶給村民最實際的改變,是鼓了腰包。
為了趕上家鄉發展的列車,也為了更好地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小孩,34歲的囊賢菊去年9月從騰沖回到帕連創業。
囊賢菊看到自家柴房接近路邊,地理位置不錯,索性裝成了店面,還請藝術家們將店面門口的電線桿畫成了金箍棒的模樣。
囊賢菊說,開業第一個星期就掙了2000多塊,給了她很大的信心?!昂枚嘤慰投紒韱柲懿荒艹燥垼韵乱徊揭矞蕚浒衙袼藓娃r家樂做起來。”她說,現在游客多了,自家種的菜在家門口就能賣了,特別好。
據了解,春節期間,帕連藝術村旅游區接待游客量達到1.24萬人,實現旅游經營收入33.59萬元,帕連的旅游熱正持續升溫。
馬加波說,現在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強了,每周六大家都會主動打掃維護村里的環境衛生,為了美化村容村貌,家家戶戶門口還自發地種起了花。
“藝術是一種形式和助力。春節期間,龍川江觀光游也正式營業,預計收入達19.34萬元。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利用好帕連的旅游資源,讓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瘪R加波說。